以学促干求突破凝心聚力促发展

最后编辑时间:2023-12-02 07:59:32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聚焦“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在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上下功夫、出实招,以主题教育扎实成效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走在前、作表率,体现西宁担当、展现西宁作为。

  坚持把深化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辅导等形式,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专题开展集中学习,以分享心得、交流感悟、集中研讨等方式,不断强化理论学习聚合效能。市委常委班子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坐下身、沉下心、用心悟,持续增强个人自学的灵活性,坚持“缺什么学什么,干什么学什么”,通读精读原文原着,聚焦工作中的短板弱项,找准推动工作的方向,拓展解决难题的思路,强化学以致用的效果,坚决扛牢西宁作为“五个中心城市”的首位责任。积极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创新基地,编制完成《西宁市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深加工产业研究》,与海西州拟定战略合作协议。启动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示范中心城市建设,按照“1+1+5+N”工作体系,建立36项重点任务清单,与海南州签订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动新能源综合开发,实现30兆瓦分散式风电并网发电。加快国际生态旅游中心城市建设,起草编制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打造中国(高原)黄金海拔康养之都,新增无锡、宜昌等9个热点旅游城市航线A级以上旅游景区。有序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中心城市建设,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11个、绿色食品429个、有机农产品31个,认证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4个,“茶马互市”牦牛藏羊集散中心正在加快推进。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推动服务和引领产业“四地”建设等实践载体,建立“每月一地”研究推动机制;围绕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堵点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结合市级领导干部包联乡镇和县处级领导干部、市委讲师团成员、专家服务队成员下基层“一联三下”工作机制,采取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调研,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梳理制约高质量发展问题症结,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把脉问诊,深刻剖析问题产生根源,科学制定解决措施,梳理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经验,以制度创新推动成果转化。加快补齐乡村振兴发展短板,国家考核反馈问题集中整改全面完成。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1+5+8”工作机制,争取国家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多渠道筹集偿债资金,全面防范债务风险。抓好17个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13项改革创新举措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连续两年入选营商环境创新城市。坚持把全面落实民生实事项目作为回应群众关切、保障民生需求的重要抓手,制定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清单,及时跟进促进就业、公共服务、便捷出行、住房保障等10个方面30项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截至目前,13项民生实事已办结。

  把主题教育理论学习的成果体现到推动发展的成效上来,不断加大学的自觉、增强干的本领,围绕全年目标任务,深化抢抓机遇促发展“1+9”系列活动,谋划推动“一个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建设,瞄准发展目标,破难题、促发展,各项工作实现提质增效。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6%,增速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4.1%、17.2%和5.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2%。三次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9%,高于全省18.7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9.41亿元,当月完成投资50.4亿元,148个省市重点项目开复工127项,投资完成率81.7%,外贸进出口总额27.3亿元,同比增长20.1%,引进外贸企业22家,编发中欧班列、铁海联运等专列18列,完成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185.6亿元。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成效明显,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III类,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截至11月22日),完成国土绿化28.1万亩,西宁国家植物园建设稳步推进,全面启动六大领域碳达峰行动,制定工业、公共机构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运并网发电,改革创新活力不断释放,科技创新蓄能持续加力,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16亿元,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建成投运。城镇新增就业3106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5万人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新增义务教育、学前学位5900个,成功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市和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养老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