辘轳女人和井插曲又是什么梗?

最后编辑时间:2024-02-01 14:27:35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本报讯(记者赵敏通讯员黄茜实习生黄丽萍)“拿着摄像机走在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一种幸福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田园青秀和美乡村”摄影及短视频大赛(摄影类)一等奖获得者张玲,近日向记者讲述了拍摄作品参赛的感受。赛事期间,青秀区辖区长塘、伶俐、南阳、刘圩4个镇近年来涌现的各种产业化种植基地,成了广大摄影和短视频爱好者聚焦创作的亮点。

  稻田里,机械化作业竟然有群群白鹭相伴;香芋地里,脚踩泥土的农民对生活无限憧憬;果园里,忙碌的农产品直播现场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一幕幕都被参赛者的镜头一一定格。“乡村振兴给农民带来了信心和希望,田园、乡村也有诗和远方。我们在拍的时候深刻感受到,他们对这份职业、产业充满了幸福感与自豪感。”连日来,记者在采访获奖者代表,听他们讲述拍摄作品背后的故事时,大家都吐露了相同的心声。张玲告诉记者,推开家门就是绿水青山,就是一幅幅和美的风景画卷,充满了蓬勃生机与活力。

  短视频一等奖作品《阅之光振乡村》以第三人称旁白的形式,通过农村儿童、村民、图书馆员3个不同人物的视角,将乡村振兴实施以来,村民们在生活、生产中,精气神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娓娓道来,生动展现了青秀区在文化传播、创新服务上为公众提供均等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引导群众培养爱读书、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我们很荣幸能够获得这个奖项,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肯定和鼓励。我们一直坚信,阅读是振兴乡村的重要途径,科技和文化的结合能让乡村变得更美好。”创作者代表范艳琼说,如今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和推广阅读活动,可以让乡村的孩子们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从而让乡村变得更加美好。

  本报讯(记者赵敏 通讯员黄茜 实习生黄丽萍)村民们采挖香芋喜笑颜开,孩子们在香芋地里体验劳作的辛苦、感受丰收的喜悦……去年以来,刘圩镇因地制宜采取强布局扩面积、强企业育龙头、强营销拓销路等措施,推动香芋产业基地化、品牌化、市场化,全力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前去采风创作。

  短视频获奖作品《“芋稻”麓阳》作者刘艳梅称,拍摄视频的初衷,是觉得再熟悉不过的家乡,不论是水稻、芋头还是老乡们朴实的对话,虽然都是很平常的事物,但只要用心发现、用心体会,便会呈现不同的感觉。这几年家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展现勃勃生机与活力,这更坚定了她用镜头记录麓阳村发生的变化,向更多的人介绍家乡,介绍家乡的好产品,现时希望借助这一平台宣传麓阳的良田美景,让家乡的农产品走出去。

  作品《从小爱劳动》,是去年创作者吕秀英到刘圩镇采风时,看到当地村民杨女士一家种植的几十亩香芋喜获丰收。收香芋时,全家老少齐出动,孩子们利用周末到地里帮忙。一家人拔芋头、洗芋头……虽然辛苦,但他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吕秀英说,她是一名退休教师,拍摄作品传递的是,虽然时代发展很快,但勤劳朴实的村民在乘着乡村振兴东风、发展产业过上好日子的同时,也不忘言传身教培养孩子们从小爱劳动、多实践的好风气。

  “刘圩香芋”不仅带给广大参赛者丰富的创作灵感,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头——2016年获得农业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不仅走出了广西,还远销东南亚,是远近闻名的特色农产品。2023年刘圩香芋种植面积有460亩,总产量930吨,亩产值达7200元以上。主要种植在麓阳村、团黄村。这些村庄还积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打造特色有机农业——富锌大米、香芋,谱写新农村篇章。

  拍摄者用善于发现的镜头,捕捉乡村发展的动态之美,每个美丽元素都在勾勒着人们生活日益幸福的轮廓,记录乡村振兴的成果,也将村民们“心守一抹暖阳,静待幸福之花”的勤劳、朴实、积极向上的一面展示了出来。

  本报讯(记者赵敏 通讯员黄茜 实习生黄丽萍)近年来,伶俐镇一批设施大棚、智慧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批优质农业项目持续做大做强,越来越多的群众从中受益,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勃勃生机。在“田园青秀和美乡村”摄影及短视频大赛中,不少摄影爱好者深入伶俐镇,捕捉到了这美好的一面。

  获奖作品《水美鱼肥》,拍摄的是风光旖旎的青秀区伶俐镇王京村汶水坡,这里建有广西安胜淡水鱼高密度养殖基地,好的水质养出的鱼儿肥美无比,该养殖基地迎来了大丰收,处处一派忙碌捕捞的景象。摄影爱好者李和珍便捕捉到了这一丰收的瞬间。

  参赛者陈宁生的获奖作品《伶俐镇现代规模化养殖基地》,拍摄的是广西南宁市阳永农牧有限公司的阳永蛋鸡场将现代科技与养殖业结合结出累累硕果:该基地合计蛋鸡存栏10万羽,日产鸡蛋约9500枚;一排排鸡蛋通过自动化设备被传送到装蛋区;自动光照、自动喂料、自动清粪等高科技设备一应俱全……

  产业旺了,村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摄影爱好者用镜头记录下乡村振兴给村民带来的实惠,摄影爱好者陈贵贤的作品《百家宴》便是最好的体现。陈贵贤称,当时他下乡途经伶俐镇独岭村渌口坡,被村里的热闹氛围感染了。“我进村后发现,原来村里正在办喜事,更感受到村民对乡村振兴给生活带来的美好和幸福的感恩。”陈贵贤说,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激发更多的创作灵感。在与村民们的交流中,能体会到正是国家的日益强大,村民们才有这样的精神面貌和拼搏干劲。

  本报讯(记者赵敏 通讯员黄茜 实习生黄丽萍)山大叔鸵鸟养殖示范基地,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广西仁者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内陆养海虾”……南阳镇蓬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个特色养殖、现代设施养殖项目,成了广大摄影爱好者镜头下的“香饽饽”。

  覃保泉拍摄的《科学养虾》(组照)将科技智能化技术融入水产养殖、用智能化设备实现内陆养海虾,以及南美白对虾在此养殖的现状等进行了全面拍摄,向大众传播了通过现代设施养殖发展优质水产业的先进理念。蒙秀岳的参赛作品《喂鸵鸟啦!》,将鸵鸟这一性情温顺的“大家伙”拍得生动有趣,还捕捉到市民拿着鸵鸟喜欢吃的牧草喂食的互动画面,从而反映了位于青秀区南阳镇留凤村的山大叔鸵鸟养殖示范基地通过特色养殖助力乡村振兴、帮助村民增收的风采。

  蒙秀岳称,“田园青秀和美乡村”摄影及短视频大赛不仅给了广大摄影爱好者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挖掘鲜活乡村振兴题材的动力和展现平台,同时还通过他们拍摄创作的作品,让市民更多地了解乡村振兴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

  本报讯(记者赵敏通讯员黄茜)长塘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离南宁市中心仅25公里,周边有二级路、高速公路出口,位于南宁市半小时经济圈内。长塘镇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葡萄生长,所产的葡萄可以提早15天左右上市,价格和产量相比外地的葡萄具有一定优势。近年来,一些葡萄种植大户适应时代发展,搭上了网络直播的“直通车”,获奖作品《直播带货助农增收》便是反应这一时代特征的佳作。

  作品《直播带货助农增收》是许振礼的作品。他表示对获奖既感到意外又很开心,这对他是极大的鼓励和肯定。拍摄这个作品,是因为看到有人线上直播销售葡萄,觉得这样能拓展葡萄的销售渠道,于是到直播现场拍了参赛作品。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人知道网络直播为农副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千家万户铺设了一条“快车道”,实现了产销新模式,从而让直播电商事业充分助力和赋能乡村振兴事业及产业的发展,引导群众规模化种植葡萄、柑橘、甜瓜、火龙果等特色水果,打造一大批以水果采摘为主的农家乐旅游基地,使“乡村水果游”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现在的乡村发展得越来越好了,既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又保留了乡味乡韵,每个村都有自己的产业优势和特色,比如乡村旅游、蔬果采摘、电子商务等。无论在田间还是地头,通过互联网就可以进行农产品直播交易,农民在‘家门口’便可实现务工增收。”摄影类一等奖获得者张玲感慨道,正因如此,她给作品起名《宜居宜业新乡村》,希望通过摄像机的镜头记录乡村振兴取得的丰硕成果,也希望通过一个个影像作品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