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见(jiàn)财(cái)起(qǐ)意(yì)究竟是什么原因?

最后编辑时间:2023-10-22 08:42:58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三不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纪检干部要以学促干、以干践行,持续发力强化常态监督以力促“三不腐”有效贯通增强治理腐败效能。

  强化行业自律监督。以《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规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为总指导,制定实施切合县(市)域实际的党委(党组)一体推进“三不腐”监督管理办法(或细则、条例),高度统筹整合党委(党组)和纪检监察两个监督力量,以史上最严的监督确保各行各业各部门令出必行、令行禁止。作为乡镇基层纪检干部,要主动学习领悟和贯彻落实《规划》精神,对标重点监督领域及风险岗位对象开展靠前监督、精准监督,结合专题培训、主题教育、警示教育、提醒约谈、专项巡视、专项治理等有效手段,抓实抓好“主动防”与“靶向治”系列工作。要盯紧“关键性少数”,使之在学、干、查、督、改等方面发挥率带积极作用,着力打造一支风清气正、清正廉洁、务实担当的基层作战队伍。

  强化重点事项监督。以《规划》明确的“七个有之”问题,剑指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等突出问题,抓好对标自查、专项“体检”,建立详实的问题整治清单并压实主体责任、落实一一对标整改工作。持续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将专项巡察、查办案件与强化监督、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推动发展有机融贯,做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

  强化风险岗位监督。有效监督要力求对人对事、到岗到人,盯紧容易滋生腐败的高风险岗位人员是关键一环。基层纪检组(干部)要善于准确把握问题导向和监督重点,对各行业部门涉及项目资金拨付、审批公权行使的岗位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巡视巡察。一方面要通过对高风险岗位人员的集中培训、专题培训、分类培训打好“预防针”,使之心中有戒、心存敬畏,切实筑牢“三不”头道防线。一方面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针对性强的高风险岗位(人员)监督管理办法(或细则、条例),准确把握矛头倾向、问题导向,做到前置监督、精准监督、防患于未然,以建章立制保障依法规范监督和常态长效监督。再一方面要重抓案例警示教育,结合群众身边的贪腐典型案例大张旗鼓开展警示宣传教育,做到举一反三、警钟长鸣、防患于行、防微杜渐。

  强监督、促“三不”,纪检干部是职责所在的“关键性少数”,必须要在学贯《规划》上下真功夫。既要善于活学活用《规划》中的指导方略,更要善于结合实践锐意创新破题,努力探索研究更加务实管用的“三不”监督管理创新机制。

(责任编辑:管理)